1. 琴客推文
  2. 漢口的拆白大王
  3. 第4章 初出江湖賣“哦嗬”
周少貴 作品

第4章 初出江湖賣“哦嗬”

    

周少貴來到漢口,住進萬家客棧。

他身上的錢帶得不多,想做生意錢又不夠。

他穿了件先前較體麵的長衫,配了付墨鏡,遮住那隻瞎眼,漫無目的地在漢口遊蕩了些天,也不知靠什麼為業。

他想起族中有個叫周青山的遠房堂叔在漢正街開綢緞鋪,指望找堂叔借錢做本,做點小生意。

堂叔的鋪子叫“青山綢緞莊”,當時在漢口己小有名氣。

而周青山之所以有今天這番光景,全靠周少貴的祖父周舉人的扶持。

原來,周青山自年幼父母雙亡,成了孤兒,周舉人看在他是本族的份上,出錢供周青山吃飯和讀書,到了十西歲,又送他到漢口學徒弟做布生意。

待他學了點本事,又給了些錢他做本錢開布店,讓他自己當老闆。

後來發了財,在漢口買了房子,娶了妻室。

周少貴在漢正街找了一圈,隻要一提青山綢緞莊,幾乎人人皆知。

周少貴大喜,心想,我周家門中的人在漢口這麼有名氣,也是周氏祖宗的榮耀,既然他發了,找他借幾個錢也會容易些。

如果有了本錢,我也學那周青山的樣子,搞個店麵,以後再把失去的家產奪回來,以慰祖宗的在天之靈。

周青山的綢緞莊在漢正街南街,緊靠漢江邊。

店麵是八柱的棧門,分上下兩層,在同行中最闊;店名招牌“青山綢緞莊”是幾個琉金大字,氣勢輝宏。

隻見店中客商人來人往,絡繹不絕。

周少貴東張西望,怯生生走到店中,一個小夥計熱情相迎,問他買哪種布料。

周少貴道:“麻煩小弟通報一聲,就說周家大灣鄉下的內侄周少貴求見。”

周青山一聽到夥計的通報,臉色馬上垮了下來。

原來,周家大灣離漢口不遠,周青山早己聽說過周少貴敗家的事,心想,周少貴的祖父對我有恩,以前他周少貴從不上門,這番上門來,定是開口借錢無疑。

周青山把周少貴請進屋,叔侄間寒喧了幾句,周少貴就首接說明瞭來意。

周青山是個極懼內、怕老婆子的角色,本想隻借幾個小錢給周少貴交差,算是還了個人情,但又怕老婆吵鬨,便進屋與老婆陳氏商議。

陳氏聽說周少貴此行是為了借錢,冇好氣道:“這傢夥本是個敗家仔,給了錢他也會揮霍掉,豈不是浪費,何況你當初得的是他祖輩的恩惠,與他無乾。”

不一會, 周青山從內室回到客廳,麵帶難色地對周少貴說:“如今生意不好做,我哪有錢借給你呢?

公子若是要回家,我倒可以給你湊個盤費。”

周少貴雖然落魄,卻還有幾硬氣,聽話頭不對,也不多說,便拂袖而去。

回到客棧,周少貴苦思瞑想如何能在漢口安身。

一天周少貴在客棧睡到半夜,突然有隻老鼠從屋梁上掉了下來,摔得嘰嘰的叫。

這隻失足的老鼠使他想起父親在世時講的個故事:道光年間,襄陽有個貢生用錢捐了個不入品的小官,乘船經漢江入長江到武昌上任。

在船經過漢陽琴斷口時,遇到強盜搶劫,丟了盤纏和上任的相關公文書,身無分文,最後流落街頭。

這貢生在迫不得己的情況下,跑到龜山上挖了些黃泥,跟黑碳一扮合,做成假鼠藥賣錢,得以謀生。

最後積少成多,有了本錢做正當生意,不久就成了財主。

周少貴想,我何不也試它一試呢?

主意己定,第二天周少貴果然過河跑到漢陽龜山上挖了些黃泥,搓成一個個的小顆粒,再滾上黑色的木碳灰,假鼠藥就做成了。

然後他又在一個垃圾堆裡找來一隻死老鼠,先剝了皮,在皮內襯上稻草,做成招牌,便開始上街擺攤了。

周少貴自以為得計,每天穿著長衫,戴著墨鏡,提了死老鼠,拎著假鼠藥,到漢正街一帶混生活。

偶有些須收入。

但此時的天氣己進仲夏,中午的陽光照得大地熱騰騰的。

隻因周少貴是個外行,鼠皮未剝乾淨,見了太陽和高溫,冇過多久,做攤牌的鼠皮就腐爛了,發出陣陣臭氣,引來大批的蒼蠅。

周少貴也不懂鼠皮腐爛的其中道理,看著蒼蠅亂飛也是茫然不知所措。

他整天看著成群的蒼蠅亂飛,慢慢習慣了,坐在一旁閒得無聊,就去逗蒼蠅。

他信手捉了幾隻蒼蠅,用包假鼠藥的紙,做成盒子,把蒼蠅包起來玩,當他把蒼蠅放入紙子後,聽到紙盒裡發出嗡嗡的叫聲,很是有趣。

那天,恰好有個小孩路過周少貴賣假鼠藥的攤子,看到周少貴手裡的玩藝,很覺新奇,便地問道:“老闆,這玩藝怎麼賣?”

周少貴隨口說:“三分錢一個。”

那小孩本是富家子弟,手上總有幾個小錢,也不講價,花三分錢把那裝有蒼蠅的紙包買走了。

那小孩提著嗡嗡叫的紙盒子,聽到裡麵嗡嗡的叫聲,頓覺新奇,便拆開紙包想看究竟。

哪知紙包一打開,裡麵的蒼蠅嗡的一下飛走了,那小孩失望地叫了一聲“哦嗬!”

周少貴看到這情景,也覺得有趣,同時受到啟發,來了靈感,便刻意細心地設計這種玩藝:他特地搞了些彩色的薄紙,做成一些燈籠狀的圓形紙盒,又到郊外的茅廁裡抓來一些大個子的綠毛蒼蠅;或在芝麻地裡捉一些蜜蜂,裝進那些紙盒中,再一個個封貼好盒子口,繫上繩子,連上棍子,提了一些拿到街上去賣。

起初上街時,想了半天不知給這個玩藝起什麼名字,想到那富家子弟拆盒子時,蒼蠅飛走的瞬間叫了一聲“哦嗬”,便給這個玩藝起了個名字叫:“哦嗬!”

周少貴每天在街上邊走邊喊:“哦嗬,哦嗬,三分錢一個的哦嗬,不買是苕貨。”

周少貴走街串巷的叫賣,屢回都有小孩哭著喊著要買,一般情況下,小孩們上了當也不聲張,所以這個買賣生意不錯。

一天,周少貴到漢口‘老通城’門口去賣哦嗬。

正好有一對夫婦帶著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剛吃完飯從老通城出來,那小男孩看到周少貴提著花紙盒在吆喝著叫賣,便跟父母吵鬨著買了一隻。

小傢夥把“哦嗬”拿到手裡東瞧瞧,西看看,聽到紙盒裡發出嗡嗡的叫聲,甚覺好奇,便連忙打開紙盒要看究竟,隻聽‘呼’的一聲,看見有個東西從紙盒裡飛出來,逃走了。

小孩非常失望地大聲喊道:“哦嗬。”

這孩子平日嬌養慣了,看買的寶貝跑掉,頓時又哭又鬨,睡在地上不停地打滾,。

小孩的父母見狀煩了,一下子揪住周少貴的衣領就要扯皮:“夥計,你剛纔賣的個什麼東西給我的小伢?”

“我賣的是哦嗬。”

周少貴不慌不忙地說著,又反問那人:“剛纔你家小伢打開紙盒時,口裡說什麼來著?”

那對夫婦想了想說:“我兒子當時好象說了聲‘哦嗬’。”

“哈哈!

這就對了”,周少貴說:“我賣給你的就是這個哦嗬!”

這對夫婦愣了一會,頓時領悟過來,也都哈哈大笑。

那男人用漢陽話罵了聲“把媽日的”,然後牽著孩子走了,邊走邊說:“差火!”。

周少貴的這種生意隻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。

他為了抓住時機賺錢,招了幾個乞丐、流浪兒到處捉蒼蠅和蜜蜂,裝到紙盒子裡到漢口大街小巷去賣。

不久,一些饑民也竟相效仿周少貴的方法做哦嗬,後來賣“哦嗬”的人越來越多。

於是,人們都知道了“哦嗬”是一個滑稽的騙術。

上當的人冇了,周少貴發明的“哦嗬”生意也就在漢口漸漸絕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