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琴客推文
  2. 雪原!血原!
  3. 關於“集團部落”
中國老坦克 作品

關於“集團部落”

    

-

在今天的東北農村,人們還能看到像這樣佈局方正的村莊,村莊的周圍依稀可見深壕和圍牆的痕跡。

60多年前,這種由日本關東軍專門組織建造的村落遍佈東北農村的廣大區域。

它當年的名字叫做“集團部落”,老百姓又叫它“大屯”。

那麼,日軍為什麼要修建“集團部落”呢?它當年的規模又有多大呢?它又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建造起來的呢?在吉林省檔案館裡,儲存著“偽滿洲國”時期的大批秘密檔案,我們從這裡查到了最早的有關建設“集團部落”的檔案。

1934年12月3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下達的《集團部落建設計劃》的秘密檔案中對修建“集團部落”的目的表述得十分清晰:“為了確立治安,使民匪分離,斷絕其對匪團的糧道和武器彈藥補給途徑,(使匪賊)欲穿無衣,欲食無糧,欲住無屋,絕其活動之根源,使其窮困達於極點,俾陷於自行殲滅之境。

”這份日本關東軍檔案中提到的“匪賊”、“匪團”,都是專指東北抗日聯軍。

那麼,這份檔案究竟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呢?當時的東北由於地廣人稀,三三兩兩的農戶和獵戶遍佈田野山川,而他們往往成為抗聯部隊活動和生存的支點。

日本關東軍在東北全境實行“集團部落”政策,就是要把這些農民和獵戶全部集中到一個特彆建造的“大屯子”裡,對東北抗日聯軍實行堅壁清野。

那麼,這樣的“大屯子”究竟是怎樣建造的呢?它又有什麼樣的標準和規模呢?從當年日本關東軍在空中拍攝的“集團部落”照片上可以看到,集團部落實際上就是一個縮小的城堡。

它長200米,寬200米,外有土牆、壕溝和鐵絲網,四角有炮樓,城內十字形道路把居住的人口分成四個區域共100戶,屯子**設有警察所和警備隊。

對於東北老百姓來說,修建“集團部落”卻是一個極端殘酷的政策。

日本關東軍強迫他們離開自己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家園,就等於斷了他們的生路。

黑龍江省湯原縣的太平川,原來是一個有著500戶人家的大鎮子,它也是抗聯第三軍和第六軍的活動基地。

日本關東軍為了在這裡強行修建“集團部落”,先是把鎮子西邊

300餘戶人家的民房全部燒燬,然後又把鎮子東邊的民房全部扒掉,僅留中間的十餘戶,作為“集團部落”的修建點。

同時,日軍還將附近的12個自然屯約140多戶人家,強迫併入太平川“集團部落”。

對反抗者,日軍一律實行集體抓捕和槍殺。

這就是日軍在燒光、殺光、搶光的“三光”政策下建立起來的“集團部落”,這種“集團部落”遍佈東北全境。

那麼,在“集團部落”內部,為了防止老百姓援助抗聯部隊,日軍在“集團部落”內部實行極其嚴格的保甲製度和十家連坐法,即一家援助抗聯,十家同時論罪。

除此之外,他們還製定了專門防止老百姓支援抗聯部隊的具體規定,比如,外出或來客必須到警察所報告,經批準後才能外出或留宿客人;“集團部落”中12歲以上的住戶必須隨身攜帶身份證明書,出入都要嚴格檢查;為了防止老百姓給抗聯部隊送糧,“

集團部落”不僅實行嚴格的糧食定量,平時外出下地乾活也隻準帶一頓飯的乾糧.

-